色彩风格

阳检之星丨“十佳公诉人”韩哲昊: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字号:    】        时间:2024-07-23      


韩哲昊,全省“十佳公诉人”,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三级检察官。

曾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能手、全国法治进校园巡讲先进个人、最佳文书奖、最佳论文奖、优秀辩手、武汉市优秀公诉人、武汉市公诉人与律师论辩赛最佳辩手、武汉市“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武汉市优秀团干、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武汉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

沉浸式感受韩哲昊的竞赛之旅

竞赛感受

从检八年来,不知不觉我已经参加过七次业务竞赛了,如果算上训练赛,大概有二十次以上。自己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萌新”逐渐成长为一个竞赛“熟手”。前后区别最大的应该体现在一个细节上——竞赛午餐。我第一次参加公诉业务竞赛是在2017年,那时我才刚刚接触刑检业务,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竞赛,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九个小时的业务笔试。

组委会非常贴心地为每位选手准备了午餐盒饭,还在赛场中准备了各色的小零食、水果,因为题目完全不会做,我就化身为“干饭人”,不仅津津有味地吃完了午餐,还将零食水果一扫而空。当时我就很疑惑,为什么很多选手不吃午饭,而这个疑惑很快就在自己身上应验了——题目做不完。以至于之后的每次竞赛,我都再没有碰过那碗香喷喷的盒饭,每次我都会想,饿了就吃一点,但每次都陷入到题目做不完的焦虑中而毫无胃口可言,甚至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尽量控制水的摄入量。

每每谈到业务竞赛,我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每次的脱产学习都会收获巨大,读书时不知时间的宝贵,只有在工作后、在案海里沉浮时,才会感叹,如果有一段整块的时间能把刑法疑难问题再捋一捋就好了。不论是去年的“八公赛”集训班,还是当年的未检国赛集训队,我都度过了一段无比甜美的时光,一天自习13个小时完全没有疲倦的感觉,只觉得时间还不够多,不能将司法解释看完、不能将典型案例穷尽、不能把理论观点理解透彻,每次集训的结尾都有着深深的不舍。

恨的就是竞赛的紧张感了,没有谁会喜欢考试,我也一样,做不完题目的焦虑、等待答辩时的恐慌、辩论准备时的无助,从来就没有因为参与竞赛次数的增多而消退。

备赛过程


办案积累: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优秀公诉人是海量案件喂出来的,而且需要不同种类的案件,为此他“贴心”地将疑难、复杂、新型、涉众的案件分给了我,我从去年入额至今一年的时间,就受理了40多人的团伙犯罪、全区首例新型毒品团伙犯罪等案件,其中不乏我首次接触的罪名。在2022年和2023年,我参与两起重大受贿案的办理,办案过程的高要求倒逼我这个职务犯罪检察小白迅速掌握办案思路和技巧,让我对职务犯罪的理解更加深刻。正是在办理这样一件又一件“难啃”的案件中,我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理论、案例和法条的积累中,办案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理论积累:工作后罕有时间和心境完整地翻阅张明楷老师、周光权老师的教材,为了保持自己最基本的理论素养,我保持有一个习惯,即每年听一遍当年的刑法法考音频,在碎片时间里总能有些许收获。

案例积累:虽然自己先后从事过未成年人检察、职务犯罪检察、重大犯罪检察、经济犯罪检察等领域,但办理过的案子和考试相比,总归是种类太少,为了弥补这种差距,我喜欢在闲暇时间看《刑事审判参考》,每个案例都比较短小,阅读起来不太费力,因此我会有计划地将阅读的案例号记下来,在有时间时将案件要旨记入笔记当中备用。

法条积累:我的记忆力不好,每次都会面临“背了忘、忘了背”的死循环,为了摆脱这种无助感,我以《刑法一本通》的体例制作了一份方便自己查阅的笔记,在笔记中可以随时更新司法解释,同时也会将理论观点、典型案例记入其中,方便查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深以为然。

竞赛收获

“学以致用”四个字应该是竞赛反哺日常办案最贴切的描述。在刚刚入额不久,我就受理了一起19人的依托咪酯制造、贩卖团伙犯罪,该案的案发时间刚好在依托咪酯被国家列管之前,无法认定为毒品犯罪。该案系武汉市首例依托咪酯批捕案件,也是武汉市目前最大的依托咪酯制贩团伙,作为新型犯罪,如何在7天的时间内精准定性、把握证据标准、啃完数十本卷宗成了难题。我想着竞赛时一天能完成十数笔以上事实的认定,现在也应该没有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同其他地区的同仁们交流,确定了逮捕标准,成功开展批捕工作。后期在审查起诉环节追加了多名同案犯,全部嫌疑人认罪认罚、服判息诉,该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从未检赛到检律论辩赛、优公赛,每次比赛都让我感到焦虑、恐慌,也让我感受到成长、喜悦;每次大案、要案、专案都让我夜深难寐,也让我破茧重生;每次的荣誉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本领恐慌”从来不曾消退,未来的挑战更多、更难,希望自己和刑检同仁们都能不困于心、不惧挑战、不拘过往、不畏将来,“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