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成长心语|杜量衡:扬帆检察路,成长绘诗行

【字号:    】        时间:2024-09-23      

本网讯(通讯员 杜量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2023年入职的检察干警们

已携手走过了从检一周年的奇妙之旅。

这一年,

他们怀揣理想和热爱,

在汉阳区检察院的舞台上,

融入角色、融入工作

立足岗位、真抓实干,

书写着人生的又一段新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

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

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干警:杜量衡


去年六月,我满怀憧憬地踏入汉阳区检察院大门,翻开了属于我的注定漫长而又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检察篇章。余华说:“人生的经历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感悟”。在我看来,工作也是如此,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在做好每一件事、办好每一件案子中提升自己,收获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再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融会贯通,继续投入到事业中,形成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以旅行的视角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与感悟。

启航“政”当时

我是从政治部启程,开启我的检察工作。在政治部工作的两个月,我对全院的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要做工作上的“明白人”,必须将讲政治置于首位。清廉,应是检察人的底色。我参加了本院第二届“传承清廉家风,法治守护未来”活动,为孩子们讲“廉”。这也是为自己讲“廉”,将“廉”基因植入骨髓,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廉洁从政。两个月的工作也让我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成果:在领导的耐心指导下,我总结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情况被市院采用;相关文稿也被《延安精神在汉阳》研究文集收录。政治部的经历为我筑牢了政治之基,方向明晰,之后风雨兼程。

“公益”有你我

检察之旅的第二站是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在这里的300多天里,我跟随郑朝晖主任和王磊检察官的步伐,一点点探寻检察机关在公益保护领域是如何履职的。我参与办理了多领域案件,如生态环境领域,助力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推进龙阳湖、墨水湖流域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规范“零食花束”的销售;公共卫生领域,督促游泳场馆规范安全经营……在常怀“新鲜感”的同时,我对“学无止境”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有了具象化的认识: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要从学习理论知识入手,对工作的范围有所把握,从而确定案件是否属于公益诉讼检察领域;要以学习的视角关注时事热点,从新的社会现象中找寻公益损害线索;要时刻关注并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文书规范严谨;要学习与行政机关的沟通技巧,让案件的办理效果更好更实;要学习培育典型案例,将“深巷里的香酒”摆到同事、群众面前,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提供线索,让公益有你、有我、有大家。学无止境,从订卷到案件办理,从工作总结到撰写典型案例、经验材料,从事公益诉讼检察的这段经历以点带面,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学习永远在路上,切不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幕后“小管家”

根据岗位调整,近期我来到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工作,成为了一名后勤管理新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院内的后勤保障工作。公车管理、物品采购、食堂管理……这些是许多人眼中的杂活,却也是前线奋战同志的保障。不同于案件办理,要追求办出精彩漂亮的案件,后勤工作重在“保障”——食堂正常供应、用水用电稳定……说到这里,“细致”一词呼之欲出,只有细心关注,才能及时发现隐患,保证机关正常运转。留心观察大家的需求,细心做好手头的工作,杂乱的事情也会变得有章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亲身体验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我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同时也对工作方向渐渐明晰:一是提高站位,改变从前片面的思维模式,从全院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二是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维,摈弃“打杂”心态,以“管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对食堂、公车等事务,进一步规范管理;三是勤于寻找问题,及时发现隐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一年多来,我辗转数个部门,在不同的岗位学习不同的工作内容。无论在哪,身边总有善良和蔼的前辈指导我,倾囊相授,让我收获颇丰。奋发砥砺启新程,我会带着收获与感悟投入工作中,不负韶华,为汉阳检察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导师寄语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做向上的光,去温暖梦想,追赶时光,扬帆起航;去追寻方向,崭露锋芒,迎难而上;去穿透迷茫,披靡所向,不惧阻挡。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