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思维碰撞 观点争鸣!这场研讨会聚焦大数据视野下的检察监督模式重塑变革

【字号:    】        时间:2023-11-27      

  本网讯(通讯员 游烨林)天高云淡,秋色斑斓。11月25日上午,“大数据视野下的检察监督模式重塑变革”专题研讨会暨汉阳区人民检察院第十七届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年会在武汉汉阳顺利召开。

  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爱华致欢迎辞,汉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江波、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刘明翔、武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毛冲出席活动并致辞。

  会上,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保障中心副主任卞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杨柳分别作了主旨演讲。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周罡作为与谈人分享经验。来自上海、江苏、贵州、武汉等地的6位论文代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会议主题进行论文交流研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德华作论文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品新作专题授课。来自市检察院、市法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法院等单位的代表,杭州趣链公司代表,全市部分基层检察院、共建院罗田县检察院检察调研骨干代表等参会。

开幕式

  开幕式由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德胜主持。

  王爱华检察长代表全体干警对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检察理论研究直接关系检察工作现代化,是引领检察工作行稳致远、创新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当前,数字检察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希望通过交流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字检察对实现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意义,更加清醒地明确数字检察的路径、更加有效地推进数字检察工作。

  黄江波书记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汉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对区检察院深入践行数字检察战略,积极探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新模式,赋能提升法律监督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汉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在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不断探索,初步构建了具有汉阳特色的数字政法体系,信息化正在成为平安汉阳、法治汉阳建设的助推器。他希望,汉阳区政法战线各单位,守正创新,能动履职,进一步强化实战应用,持续推动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政法核心战斗力。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刘明翔表示,实践发展离不开理论支撑,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工作要做到:在站稳政治立场上坚定不移、旗帜鲜明,积极研究探索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新时代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在把握研究重点上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紧紧围绕检察工作现代化开展理论研究;在融合理论实践上双向奔赴、同向发力,健全完善大调研格局。

  武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毛冲表示,本次年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是运用大数据思维引领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是检察系统持之以恒重视和深化理论研究的辉煌延续。他就如何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以政治建设引领法学研究,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二是以科技应用赋能法治创新,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探索政法数字化协同特别是智慧检察的新路径,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法治难题。三是以素能提升凝聚法治力量,持续夯实人才根基,大力培养一批讲政治、讲法治、懂科技、会应用的人才队伍,着力推动政法领域数字化转型。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由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勇主持。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保障中心副主任卞叶以《苏州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苏州检察机关数字检察的路径:坚持理念引领,擘画体制蓝图,明确数字检察工作的时间表、规划图,引导市、区两级院同步开展工作;坚持机制保障,强化一体协同,紧抓机遇,乘势而上,设立工作专班统筹管理、督促落实;坚持思路革新,推进数据共享,争取兄弟政法机关支持,并与科技公司、大数据企业合作,促进数据融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杨柳以《大数据法律监督的功能与挑战》为题提炼了大数据法律监督的特征,即从线下到线上、从分散到集中、从人力办案到智能办案的办案模式转变;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从就案办案到办理类案、从单打独斗到经验共享的检察监督效率转变。辨明了大数据法律监督的功能,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重塑法律监督模式、提升法律监督效果。同时,总结指出了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挑战。

  主旨演讲环节与谈人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周罡表示,来自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两位演讲人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分享了宝贵经验。他提出,数字技术为检察监督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新大门”,对基层检察院推进检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数字检察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理念不全面、建用“两张皮”、人才跟不上、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最后他还分享了东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思路与经验做法。

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环节由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红艳主持。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王晓伟以《技术赋能检察工作的实践疑难和可行路径探讨——以数字技术发展为背景》为题,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赋能检察工作的价值、障碍及推动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的方向,同时指出需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与检察工作的结合点。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王筱铮以《数字检察嬗变历程中的实践发展与优化路径》为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检视数字检察监督工作的实践困局、描摹数字检察监督的边界,继而提出了优化数字检察监督的对策建议。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部负责人张雪以《刑事诉讼数字化非羁押措施》为题,探讨了数字化非羁押措施的价值意义、实践困境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她同时注意到了被告人的权利保护,提出要畅通数字监管申诉救济渠道,加强对数字监管的检察监督。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武君以《数字技术与检察工作的融合及展望》为题,从技术和法律从业者的角度介绍了隐私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在推动数据共享上的独特优势,并提出要持续发展专门法律人工智能,以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检察工作创新;要坚持“数字”是手段、“检察”是核心,推动数字技术和检察工作融合发展。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余琪作《以数字检察为契机 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交流发言,从基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现状着手,分析了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提升全员数字素养、推进数字检察实战应用、拓展数据获取路径的工作建议。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殷婷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为题,分析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理论意义与运行现状、构建原则与思路,给出了实践应用实例,体系化地剖析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法律意蕴、内在机理和外在模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德华对论文作点评。他表示,六位交流汇报人在各自领域进行了前沿探索与深入思考,关注到了数字检察中信息孤岛、数据分析、理论回应等共性问题以及“数字技术与业务何者是第一性的”“数字检察的边界”“前沿技术如何推动数字检察工作”等个性问题。他强调,要避免出现技术主导业务的情况,要重视业务专家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在法律监督模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防止数字技术和人之间的较量。在检察数字化中要着重关注人的层面而非以数字技术规训人,保障检察业务人员的用户体验。

专题授课

  专题授课环节由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爱华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品新表示本次年会有“实”“厚”“新”三大特点,并以《数字检察的方法论塑造》为题作专题授课。他从数字检察创新实践入手,总结了数字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剖析了数字检察工作现存的三大问题,指出产生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数字检察建设的一般方法论在于基于系列案件的专家知识驱动,即总结系列案件的要素特征,遴选进行数据化识别的建模,以模型为基础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类案监督与系统治理的新型检察监督方法。针对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一般方法论则为“关键要素数量化、异常特征数据化”,首先是对海量裁判文书进行基础分类,发现批量案件;其次寻找批量案件的共性特点并进行数据化;再次根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发现其他同类批量案件;最后形成通用于异常案件的基本模式。刘教授提出,数字检察探索要进行系统改进,压缩冗余模型、开发系列模型。最后,刘教授用两个司法实例引申出数字检察需要一把“一般方法论”的钥匙,即从多案甄别到模型研发到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