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

【字号:    】        时间:2024-10-22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31226日在武汉市汉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爱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奋进之年。区人民检察院在区委和市检察院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持续锚定“争创队伍、业务双一流”的奋斗目标,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领域精准发力,让检察工作更具质量、更有效率、更富动能、更可持续。 

  ——我们依法能动履职,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实”,有力推动了平安汉阳建设。共受理移送审查逮捕案10611793人、审查起诉案件14141906人,同比分别上升60.2%24.4%开展各类诉讼活动监督733件次,同比上升35%;立办公益诉讼案件71件,同比上升7.6%7件案件获评省、市典型案例、精品案件,2件案件参评全国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份法律文书获评全市“十佳法律文书”,1法律文书参评全国优秀刑事检察法律文书。 

  ——我们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把检察改革做“深”,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在政法协同业务单轨制办案、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非羁押强制措施电子监管等改革试点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谱写轻罪治理“汉阳篇章”。相关改革经验在全市推进会上作交流。 

  ——我们持续打造“先锋阳检”,把自身建设做“强”,有力彰显了汉阳检察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精神风貌。先后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全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全市禁毒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涌现全国检察机关一等功、全省检察机关“青检先锋”、武汉市“金牌调解员”等先模。 

  一、坚持融入大局,以检察履职服务汉阳高质量发展 

  时刻牢记为大局服务的职责使命,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深化平安汉阳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聚焦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对两起杀害出租车司机的陈年命案提请核准追诉,让正义永不缺席。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犯罪512、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234,助力“无盗小区”“无毒社区”创建。办理了卓某等30人非法销售依托咪酯电子烟妨害药品管理、刘某某等36人利用翻译软件瞄准外国人实施网络诈骗等一批新型案件。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批准逮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等犯罪54人,检察环节追赃挽损953万元。 

  护航最优营商环境。围绕“法治营商环境示范区”建设,深化开展“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出台“知音护航·亲清护企”14条举措,为企业发展排阻清障、纾困解难。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腐败犯罪治理,起诉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职务犯罪29,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700万元。开展办案影响、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不批捕131人、不起诉38推进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在金牛实业等老字号品牌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主动对接元宇宙、大健康等创新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式、体检化法治讲座28场次,倾力服务汉阳科技创新城发展。聚焦工程建设领域监管困境,开发应用法律监督模型,发掘三包一挂”违法行为监督线索,以“检察+政府”同向发力,推动全区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助力营造安全有序的行业经营环境。。 

  助力美丽汉阳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汉阳区“两江六湖十渠”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开展“助力流域综合治理”专项,坚持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统一,办理流域综合治理相关案件62件。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协作,牵头建立汉江下游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构建流域综合治理联动格局。围绕水环境源头治理,开展无证排水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督促破解排水许可执法监管难题,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紧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线索,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助力龙阳湖、墨水湖等重点湖泊水质提升。 

  推进检察环节诉源治理。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461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检察环节适用率超过95%一审服判率98.9%从源头上减少上诉、申诉。积极争取支持,推动将落实检察建议情况纳入平安汉阳建设、法治汉阳建设考核体系。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5件,以检察履职“我管”促职能部门依法“都管”。针对司法办案中发现的虚报医疗耗材数量、型号等骗取国家医保基金问题,提出规范高值耗材使用流程、信息化全程留痕管理等检察建议,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加强行业治理;针对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监管漏洞,以检察建议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开展特种作业安全专项检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诉源治理;针对涉刑事案件强制隔离戒毒问题以及“笑气”犯罪的治理,当好法治参谋、形成专题报告,推动毒品犯罪治理谋在前、预在先。 

  二、坚持深耕主业,以检察监督助推全面依法治区实践 

  时刻牢记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深化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客观公正做优刑事检察。积极履行指控证明犯罪的主导责任,全年依法批捕946人、起诉1117人。进一步坚持和拓展“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提前介入重大疑难案件27件,监督立案60件、撤案6纠正侦查活动违法93纠正漏捕漏诉45深化刑事审判监督,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4次,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2且均获改判,对刑事审判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监督意见14加强刑事执行监督,充分发挥“驻”的便利和“巡”的优势,监督纠正监管执法、社区矫正、财产刑执行等活动中违法情形64,办理的雷某减刑监督案入选全省刑事执行检察优秀案例。合力推进清廉汉阳建设进一步做实监检配合制约,加大对大要案和特殊敏感案件的提前介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7人,提起公诉6人。 

  精准发力做强民事行政检察。办理各类民事、行政监督案件108件,对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27件,均被采纳。依职权监督侵害当事人、案外人实体权利的民事执行活动,针对执行程序中未依法裁定是否追加被执行人申请和实习律师代理权限、送达裁判文书等方面问题,向区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得到积极回应。稳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依托“两法衔接”机制,督促行政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6件;出台《不起诉案件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指引》,对应受行政处罚的被不起诉人,提出检察意见、移送主管机关处理36件。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33件,就办案中发现的行政处罚“罚缴未分离”、行政强制措施适用错误等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促进依法行政。 

  品质引领做好公益诉讼检察。立足检察公益诉讼4+N履职格局,充分发挥磋商、圆桌会议、检察建议等诉前督促履职作用,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争取最佳社会效果,98%的公益损害案件在诉前得到解决。深耕传统领域,坚守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建议区行政审批局将在食品药品领域有违法犯罪记录人员纳入从业禁止黑名单;会同区审计局制定协同履职意见,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形成监督合力。深化探索新领域,结合办案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解决全区10个街道30余个路段无障碍设施被占用问题,让老年人、残障人士放心出门。完善社会支持体系,22“益心为公”志愿者通过检察云平台提供线索,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 

  机制创新做实检察监督品质。坚持创机制、抓落实,在集群效应下推动监督效果叠加、聚合、倍增,以检察机制现代化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健全一体化履职机制,加强对61条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前会商研判、办理中协作配合、办结后跟踪反馈,确保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动成案率100%;健全多元化履职机制,会同武汉市琴台公证处深化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适用,对36名犯罪嫌疑人提存赔偿保证金242万余元,正面回应受害者诉求,破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难”;健全协作化履职机制,借助“微邻里”信息管理平台、社工服务机构等,探索开展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完成服务的193人经考察合格后被依法不起诉,顺利回归社会,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恪守初心,以检察作为践行司法为民 

  时刻牢记“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履职宗旨,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用心用情传递检察温度。牢牢守住群众“看病钱”“救命钱”,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犯罪6人,通过办案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9.1万元。常态化做实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与区人力资源局等就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犯罪4人,追索欠薪84万余元;对权益受损但不敢或不懂起诉的残疾人、农民工和受侵害未成年人、妇女等支持提起民事诉讼8件,以公益诉讼专项推动企业网络招聘性别歧视问题整治。会同区妇联建立司法救助协作配合机制,深入推进“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等工作,为24名生活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35万元。树立“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就是保障当事人权利”理念,提供异地阅卷17件,开展网上阅卷67人次。 

  主动回应群众法治期待。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领办参与共同缔造样板点小区,联动街道社区力量,打造社区法治宣传阵地,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楼道墙面修复、环境整治等治理难题。深入开展“政法先锋在行动”实践活动,3支政法先锋队下沉社区、走进“社区公益节”,开展党建共建、纠纷化解、法律咨询等96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1个。其中,高尚先锋队获评武汉市优秀政法先锋队,资晓露先锋队被市委政法委作为政法创新品牌宣传推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从代表意见建议中发掘监督线索,并转化为检察建议进行案件化办理28件,不断推动检察监督、人大代表履职共赢,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多元协同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部门联合接访、青年干警轮值接访、律师参与接访等制度,持续提升“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落实质效,按期答复率100%,化解率超过90%。深化公开听证,采取简易听证、上门听证等方式开展检察听证286,让公正可感受、被认同。在区矛调中心设立“知音·芳馨”“知音·善治”检察官工作室,以检察服务前移、多元协同共治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0件,促成23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和解 

  全面呵护未成年人成长。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两法”,深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3人,以公益诉讼监督推动有关部门对电竞酒店等新业态予以规范,助力2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参加高考。创新履职融通“六大保护”,针对严重监护失职,制发督促监护令6份;15名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系列校园安全治理行动,共建平安校园;协同民政部门落实困境儿童保护;联合公安、教育等10部门,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组织全11个街道的儿童督导员、司法社工开展同堂培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在汉阳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星空大楼”设立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心港湾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共同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实。 

  四、坚持严管厚爱,以检察建设提升队伍素能 

  时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一体推进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锻造过硬检察队伍。 

  政治建检筑牢忠诚底色。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通过集中研学、主题演讲、专题辅导、读书交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重点措施,确定5项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研20次,检视整改问题5个,做到主题教育和检察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构建1+8+N阳小检党建体系,创建“检企同行”“检民连心”“检校共建”等党建联盟,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以政治说办案、讲工作”活动,“从政治上看”更好融入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系统育才打造素能亮色。落实“教学练战”一体化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围绕提升检察人员“八大能力”对照“两项业务竞赛活动”,每周举办青年辩论赛,每月组织“最满意案件”自评申报、部门讲评,每季度开展优秀法律文书、典型案例评选,常态化推进岗位练兵,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在实战实践实练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抓实理论研究、案例研讨、同堂培训、听庭评议,用好特邀检察官助理、专家咨询等制度,促进检察人员专业能力不断精进。6个集体、14人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2人分获全省、全市业务标兵、能手,24篇理论调研文章获奖,4人入选汉阳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 

  数字赋能强化监督成色。探索开辟大数据法律监督新赛道,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4个,批量发现类案监督线索889条,监督成案36应用强戒人员涉刑案件“行刑衔接”模型,通过定期预警向公安机关推送待交付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信息78人;应用刑事案件追缴违法所得模型,监督追缴违法所得30余万元。探索轻罪非羁押模式,会同区公安分局、轨道交通分局推广具有人脸识别、外出审批等功能的非羁码数字监管系统,动态监管非羁押人员556人,无一人脱管失控。持续推进政法业务协同办案平台建设,通过单轨制流转案件513件,电子卷宗和业务交互从半小时缩短至2分钟,轻罪案件办理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从严治检涵养清廉本色。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推进清廉机关、清廉科室示范点建设。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扎实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狠抓“三个规定”落实抓实检务督察、内部审计、司法办案廉政风险防控、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健全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开讲廉政党课、组织支部书记忆初心、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对37名新任职晋升检察人员开展廉政谈话,扣好廉洁从检的“第一粒扣子”。 

  各位代表,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在自觉接受监督中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年度法律监督工作、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工作,认真落实审议意见。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的调研、协商活动,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协同区委统战部、民主党派等开启“家校社共育”项目,以法为媒,携手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区工商联健全工作机制,务实推进市场主体平等保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深度参与检察工作300余次。持续深化检务公开,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4100余条,依托“两微一端”等平台发布检察工作动态1000余篇,让公平正义可视、可感、可信。 

  各位代表,检察工作的点滴进步,得益于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得益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得益于各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检察院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要更加清醒认识到检察工作还有不小差距:服务保障宜居宜业新汉阳建设的精准性、实效性不够,检察履职思路仍需拓宽;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监督理念和监督本领仍需精进;检察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仍需强化,等等。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难题、补短板、答新题。 

    

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检察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2024年,区人民检察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聚焦强化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工作主线,深化能动履职,做实诉源治理,建设过硬队伍,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法治现代化,更好融入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汉阳实践。 

  一是“现代化”新征程上持续发力,扛稳检察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法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违法犯罪,持续加强民生检察保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先行区”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充分运用法治力量为汉阳打造“三城一中心”提供更多检察助力。深化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统筹运用好检察建议和检察意见,进一步完善轻罪治理体系。依法严惩毒品犯罪,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努力做到治罪与治理并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持续提升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质效,努力做实检察为民实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高质效”新坐标中持续深耕,赋能检察发展自觉担当“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更重责任,突出一体履职、融合履职,以更有力监督办案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深化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建设,共同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监督制约体系。加强府检联动,深化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积极推进公益诉讼汉阳实践。对标最高检《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不断深化“四大高地”“十大品牌”战略,持续打造汉阳检察现代化成果。坚定不移推进数字检察战略,用好大数据法律监督应用平台,推动法律监督从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诉源治理延伸。 

  三是“硬实力”新要求下持续精进,焕新检察风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好主题教育经验和成果,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深化素能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以政治说办案、讲工作”活动,以“三个善于”为目标常态化组织开展同堂培训、领导干部带头办案等工作,加强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持之以恒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统筹推进检察人员考核和案件质量评价同向发力,完善从严管理监督,鼓励干警担当作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使命光荣,汉阳检察重任在肩。我们将认真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本次大会决议,在持续奋进中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实干担当和实绩实效为推动宜居宜业新汉阳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