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青蓝结对|汉阳区检察院举办2025年导师制签约仪式活动

【字号:    】        时间:2025-09-08      

         本网讯(通讯员 龚瑶)9月3日,汉阳区检察院举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研学暨2025年导师制签约仪式,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瑛,2025年新任导师以及40岁以下青年干警和雇员参加活动。

  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淬党性 

  青工委委员传达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邱建军、万松、蒋仲超、刘亮等政法英模的先进事迹,集中学习违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3名青年干警分享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阅兵,我们一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将抗战精神融入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我时刻告诫自己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实际,面对群众问题要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解决问题是我的本职工作。”“要自觉以全国政法英模为旗帜,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将英模力量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 

  青蓝结对,传承匠心育新人 

  7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检察骨干与转正干警跨部门结对。2024年,汉阳区检察院正式启动“先锋传承 薪火相继”导师制培养计划,为6名新转正干警配备了检察骨干作为导师,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学习成效和纪律作风四个维度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今年提档升级“1+N”导师配备模式,为每对师徒建立专属培养档案,通过签订《培养协议书》,创新实施“三个一”跟踪管理机制:量身定制一个培养目标、细化一份任务清单、制定一套个性化培养方案,为检察新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师”情“话”意,教学相长共进步 

  全国刑事执行业务能手金欢、全省信息工作表现突出个人高雨薇分享了过去一年的带教经验和心得。导师的真正使命并非复制另一个自己,而是帮助年轻干警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检察职业语言和成长节奏,带教过程中注重以“职业品格为根、业务能力为干”的培养理念,既传授办案技能,更磨砺法治初心,真正的传承,从来都是教学相长的彼此成就,是在对话中让检察薪火生生不息。 

  游烨林分享了自己在导师指导下的成长历程:在与导师韩哲昊跨部门师徒结对一年以来,我和导师一起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梳理证据分析案情、一起模拟法庭辩论,也帮助我在刚入职的第二年就获得“武汉市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标兵型人才”。 

  全省控告申诉业务标兵余汛芳、全省十佳公诉人殷婷在发言中表示,将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技能,注重培养学员的职业品格和业务能力,为青年干警成长保驾护航。 

  李洁、吕逸霖表达了对未来学习的期待和决心,表示将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实现跨部门历练提升,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成为业务“多面手”,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检察人员。 

 

  活动最后,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瑛作总结讲话。她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效,并寄语结对的导师和学生:要深入学习政法系统英模事迹,筑牢忠诚检魂。 要以先进典型为镜,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司法为民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公正司法的职业追求。要把英模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在"对照先进找差距"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履职能力,永葆检察人员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要向身边优秀榜样学习,激发内生动力。 要眼睛向内,主动发现和学习优秀检察官、办案能手、岗位标兵,学习他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敬业态度,勇于创新、善解难题的实干作风。通过导师带教,让资深检察官的宝贵经验、工作方法和优良作风得以有效传承,促使青年干警在耳濡目染中对标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快速成长,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生态。要始终坚守纪律规矩底线,淬炼过硬作风。 既要仰望英模星空,更要走好脚下之路。要常怀敬畏之心,严守党纪国法和检察纪律,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自觉净化“三圈”。要以系统内违纪违法案例为戒,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在人情面前不妥协、在诱惑面前不动摇,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